文:Makeblock创客工场
有家长常常问:STEAM教育会不会很枯燥?毕竟STEAM中有很多方面都是偏向难懂的理工科知识。
其实不然,STEAM教育倡导的便是打破学科界限,形成重实践的超学科概念。如STEAM教育中的“A”则包含了“设计思维”、“大艺术视角”等人文艺术教育。
前罗得岛设计学院约翰前田曾表态:“所有卓越的创新都来自于把不同领域的东西聚合到一起。艺术不仅仅带领科学达到美的境界,它更能给科学领域不同的启发。”这也说明了STEAM教育其实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教育空间可以探索。比如:
编程从复杂的敲代码,渐渐演变成了老少皆宜的图形化拖拽编写。
机器人除了从事搬运的“体力活”,还可以完成精细的绘画工作。
机器人的评测从一板一眼的用文字记录数据,到生动的图文化记录,其实也只需要一个“超学科”思维的转变。
而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初三女同学,则用一组系列漫画,表达了她对于科技的看法,以及使用Makeblock产品的体验感受。
Makeblock是来自中国深圳的一家创客公司,也是我接触的第一家关于机器人的公司。
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白,第一次拿到一盒机器人套件——
套件。正是这家公司的入门产品,表面单纯可爱,可事实上却让当时的我差点放弃了创客的路。
mBot的马达调直线和陀螺仪对于还是新手的我来说,有难度,需要一定基础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当时我和一群同学每天中午就窝在电脑室调直线,这是一个很耗费时间和脑子的过程,慢慢地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
而那时候,掌握调直线的技能,已经让我组装、操控机器人的技术炉火纯青,我自己还学会了玩陀螺仪这东西。
这是我与mBot“相遇相知”的过程
是我创客之路的第一步
也是一大步
慢慢摸索,我开始接触更多的编程相关知识,也有了今天拥有着很大进步的我。也许这就是Makeblock给我带来的惊喜与意外~
与机器人相遇的历程,就不得不提及程小奔了,程小奔是Makeblock的最新出品,下面容我缓缓道来我的体验过程:
外观——颜值非常重要
我接触到Makeblock后,发现Makeblock设计是从需要自己组装的开放化,变成了一体化,拿回来就是玩。不像我以前玩mBot那样要自己上螺丝,插电线,弄一个中午。
从mBot到Airblock再到程小奔,Makeblock尝试了各种风格的外形,其中程小奔的外形可以说是最适合6到12岁审美的了,这个年龄也刚刚好是编程的启蒙阶段。
那个年龄段的孩子(说得我自己不是孩子似的)来说,小车应该是最没有抵抗力的外形了,加上熊猫耳朵的设计,嗯,如果是我,绝对吵闹着想让爸妈给我买一台。
可玩性——好玩的才值得买
我对Makeblock的产品的可玩性从不曾质疑,但这次
程小奔
给我的惊喜确实有点大。 不仅有常规的红外检测,白平衡,颜色识别器,蜂鸣器等正常设备,更有AI和IoT功能,用最简单的设备实现物联网功能。
说起物联网,不经意地就会想到智能家居,智能花园,这又不得不提到Makeblock的另一款产品——
神经元
它与程小奔使用相同的接口,换句话说就是两样东西可以一起使用!
程小奔的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与语音识别我认为是在目前国内针对儿童编程方面的领头羊(欢迎大家随时补充指正)。程小奔更多的可玩性,我觉得可以大家自己去深究和发掘,动起手来乐趣更多~
最重要的编程——化繁为简
最最最重要的莫过于编程了——难吗?简单吗?一点都不难,但也不是太简单(这是从一个初中生小白的角度来说的,大佬请绕道)。程小奔支持mBlock5编程,mBlock5是基于Scratch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编程软件,通过软硬件结合,以图形化编程生成python代码(mBlock3的是基于arduino C)。
图形化编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懂,非常适合编程的启蒙教育以及引导孩子初步形成编程思维(这非常重要)。慢慢地,这款软件可以帮小白进行从图形化到代码的过渡,紧跟着现在智能的发展趋势。
说到代码,我想起了以前玩不同机器人上传程序时,经历的需要插线拔线的腰酸骨痛。直到遇见了程小奔与它的蓝牙适配器,两者结合实现了离线上传,这是对于每天要跑步准备体育中考的我最好的安慰与最大的惊喜。
这就是我喜欢的程小奔,它给我初三压抑的生活带来莫大的惊喜,所以也想用漫画的形式和大家分享~
我是max_,喜欢画画与科技。希望通过绘画,通过不定期分享关于绘画与科技(两不相干内容)的干货,把我会的关于创客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让更多小伙伴们了解STEAM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