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盒子学员们组成了三支战队打进了 MakeX 总决赛。
他们需要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根据现场即时发布的赛季主题,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最终以优秀的成绩拿下了 MakeX 全球总决赛Spark赛项的季军和最佳创意奖,并成功领走了5000元奖金~
进入 MakeX 总决赛的孩子平时是如何学习编程的?家长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怎样做出一个好作品呢?
盒子姐姐带着这些疑问赶往现场,找到了几位参赛选手的爸爸妈妈,他们有一些想法想要分享给大家~
在平日里,川宇爸爸十分注重培养川宇的创新能力。他会将最前沿的科技和孩子分享,让川宇谈谈自己的见解。
范川宇/六年级/山东
“日常科技素材的积累,能够引导孩子去完成作品时,有更多灵感和想法涌现。”川宇爸爸说。
学习盒子的时候,川宇会跟着视频自主学习,然后自己动手去做,再写代码、调试代码、做设计。
范川宇作品《趵突泉号泉水品尝车》
对于作品,川宇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做什么,怎么实现,这些都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
在上周的 MakeX 大赛中,川宇、屹泽和羽谦组成的队伍一举拿下了季军。川宇爸爸提到,学习编程带给孩子很大的改变——孩子变得更自主地去学习、更有自信去参加未来的科技创新比赛。
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学习盒子前,羽谦接触过半年图形化编程。现在,他每周都会花时间搭建,周末写写代码。
“和纯软件编程不同,跟硬件打交道是会遇到很多小问题的。刚开始我们陪着他解决问题,但现在大部分时候他会自己去折腾。我稍微引导一下,他马上就主动去尝试,去搭建,去解bug”,羽谦爸爸说道。
陈羽谦/四年级/上海
羽谦爸爸提到,通过盒子的学习,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不少——“我认为他现在对编程这方面的信心会比较强。他觉得自己真的能解决一些问题,能创造一些东西”。
举个例子,造物盒第6期的避障小车,对于孩子来说,他以前会认为小车是一个需要买的东西,现在他发现一辆小车其实只需要某些结构件搭起来,避障有了,前进倒退转弯也有了。
这不仅开拓了孩子的眼界,也让他意识到花一点功夫是可以做出很多东西。
羽谦作品《跳舞毯》
在做Spark比赛的作品《跳舞毯》时,其实羽谦遇到很多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只有最靠近光环板的两个传感器有感应,远一点的不行。
遇到这个问题,爸爸引导羽谦去思考、去分析为什么只有两个传感器有用,最后发现是跳舞毯面积太大导致触摸传感器电流不够,于是只能把多余的面积剪掉,缩小面积。
由浅入深,延伸拓展
林爸爸认为孩子在自己做出来的成品上面去做延伸拓展是很重要的。
他说道:“程序复杂、逻辑高深的长期项目对孩子现阶段来说较难做到,但可以尽量做一个逻辑上简单的、容易实现的短期项目,然后由浅入深,在外延上去拓展。盒子的项目就很符合这一点。”
彭振林/四年级/深圳
谈到如何去延伸时,振林爸爸提到之前做一个打地鼠的游戏,有四个传感器,亮哪个灯就打哪个灯,做完成品振林觉得太简单了。
于是爸爸引导道:“你可以在游戏规则上增加难度。比如,设计亮一个灯要去打反方向的灯;或者用导线把物理空间扩大,你需要跑着去打灯,时间缩短,难度就加大了。”
振林画的草稿图
“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就是一种延伸拓展,也许逻辑上很简单,触、碰、摸就够了,但是难度可以不断地提升,我认为他们现在就缺少这个东西”, 振林爸爸说道。
观察生活,找创新点子
谈话中,羽谦爸爸提到,孩子们做出的作品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是凭空的创新,是有价值的。” 想要做出一个独特有新意的作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格外重要。
就如振林的作品《钓鱼机器猫》起源于爷爷很喜欢钓鱼。于是振林给爷爷做了一只钓鱼机器猫,自动放钩,等鱼上钩后,自动提线。
彭振林作品《钓鱼机器猫》
俊越同学的《无骨花灯》灵感来自于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展现了传统花灯和高科技的结合,有“中华第一灯”之美称!
王俊越作品《无骨花灯》
越佳小朋友的《小鸡啄米》,生动地呈现了生活中两只小鸡抢米吃的场景~
樊越佳作品《小鸡啄米》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只要用眼睛多观察,用脑袋多思考,你也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将编程这门课程做到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