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似乎成了今年的常刷常新的话题,有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领悟了人生哲理的,也有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重温了一遍小学知识的,各式各样陪伴的故事都表现着一个主题——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家长很无奈。

比如下面这则新闻: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因为妈妈教孩子写作业时使用了体罚的手段,孩子爷爷看不下去了,说妈妈根本不会教孩子,两人发生激烈争执,还有肢体摩擦,最终儿媳妇报警求助,这才上了民生新闻的热搜。

以及家长们的花式吐槽: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为啥让孩子写作业成了许多家庭老大难的问题呢?

作业形式变化快

以前小朋友们回家写作业,就是今天学习内容的复习,现在教育提倡小朋友们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许多题目在树上找不到答案,导致了孩子们无法理解,也就无法解答,这类“超纲”题目自然就落到了家长的肩上。

编辑

编辑

编辑

孩子专注力薄弱

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年纪越小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就越短。写作业又是一个在固定时间段内完成定量任务的活动,这个就需要孩子坐得住、看得进,缺乏专注力的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边写作业边玩,或者边写作业边走神的情况。

这也是家长比较头疼的地方,可能你正专注地替儿子演算数学题目呢,孩子盯着作业本的眼神早就呆滞,心思不知道飞去了哪部动画片上。

不仅对于孩子,大人们在学习和工作时都常常因为专注力不足的问题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你可能也经历过工作时被突然而来的其他任务打断,可能也曾计划看完一本书,实际上拿起书十分钟后就忍不住重新拿起手机。

编辑

专注力强和弱的孩子有哪些区别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插画:柏柏育儿漫画)

专注力并非高不可攀,难以捉摸,相反的,在足够理解专注力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方法训练,人人都可以拥有高效生产力的专注力。

编辑

专注力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这个与心理学上的“心流”体验非常相似,当人们非常投入的看小说、玩游戏、看电影时常常会接收不到外界的其他信号,比如门铃比如烧开的水壶叫声,这种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个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的极限最优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流状态。也就是人们的专注力被高度激发的状态,若是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这种状态,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比成年人意志更为薄弱的小朋友,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专注习惯。

1、不打扰孩子玩游戏

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专注力很可能是从下就养成的习惯,有些小朋友从玩玩具开始就很容易被外界干扰,经常“猴子掰玉米”。儿童期的小朋友很容易专注于某件事,但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一直做一个任务可能会累,小朋友刚接触新玩具的时候,家长可能也会陪着玩,比如积木还没有搭完,家长又带着毛绒玩偶来哄孩子。

在儿童早期,家长会无意识中断了孩子的许多专注力行为,等孩子逐渐长大后家长才发现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

编辑

2、减少对孩子的帮助

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帮助孩子完成一些原本需要他们独立完成的事情,小的时候可能是小朋友自己洗手、穿衣、吃饭等等,大一点了还会帮助孩子收拾书包,帮孩子整理书桌等等,这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没能得以发展。

在自己对于任务没有全局观的前提下,孩子们可能学不会如何安排自己的作业甚至生活,在进行某项任务时,焦虑感让孩子无法专注于更困难的任务。

编辑

3、创造专注环境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人们对于注意力投入成本更高的事情更重视,比如瑜伽运动,在开始都是从冥想进入意识集中状态,这种仪式感给人的身体和大脑都切换的新号,让人们能更快的投入到瑜伽的状态。学习亦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他们提升专注力,比如每次学习前准备学习用品、水等必备工具,书桌上不要有太多干扰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尽量减少起身寻找东西的机会,要画图了手边没有三角尺,起身翻书包找到东西再回来的整套流程中很多机会能干扰孩子的思考,打破最初的专注状态。

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家长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孩子的作业让孩子独立完成是对他们的锻炼,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技能远比帮助他们解决一道题目更有意义。